English

如何“走出去”

每周观察
2000-06-17 来源:光明日报 周炳成 我有话说

自从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要积极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以来,“走出去”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走出去”关系改革开放全局,关系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子孙后代的命运,它同西部大开发一样,是我国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走出去”的紧迫性、重要性,上下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这同改革开放初期实施“引进来”战略时争论不休的情况大不相同,它反映出20多年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们观念的更新。据此,笔者认为,研究“走出去”开放战略的实施,固然还需在“为什么”上进一步加深认识,但更重要的还在于要深入地研究如何“走出去”。

如何“走出去”?起码有三个问题需要探讨:即“谁来走”、“往哪儿走”和“怎么走”。

第一是“谁来走”。所谓“走出去”,既包括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也包括资本向外输出,但主要的是资本输出,即到国外投资办厂。那么“走出去”的主体是谁,是政府,还是企业?这是首先要弄明白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实施“引进来”开放战略的主体基本上是政府。各级政府在订规划、提目标,带领人出去考察项目,甚至代替企业拍板决策。“引进来”成了政府官员的“政绩工程”。以上状况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因为当时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不久,国有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还没有摆脱政府附属物的地位。但政企不分、政府替代企业决策的不良后果已经显示出来。近日公布的重庆市原副市长秦昌典和原市经委主任王式惠在负责引进国外设备过程中的严重失职渎职案就是一个例证。这一案件的发生,固然同犯罪人个人品质有关,但从体制上检查,政企不分、政府官员替代企业决定设备的引进、款项的支付,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原因。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现在企业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特别是近几年的改革攻坚,多数国有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已经从政府的怀抱中解脱出来,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它们在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过程中,也无疑应当成为主体。各级政府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宏观调控和服务、监督等方面多下功夫,切不可越俎代庖,再来代替企业作经营决策。

“往哪儿走”即投资的区域选择是另一个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走出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市场和国外资源,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说,凡是有市场、有资源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作为投资区域。从已经“走出去”企业的经验来看,无论是到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也都有成功的范例。比如海尔集团公司采取“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产品先出口发达国家创出牌子,然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前不久,他们又在美国南卡州建成了“美国海尔”工厂,通过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海尔冰箱已占有美国200升以下冰箱市场份额的22%。同海尔的做法不同,国内的另外一些名牌家电企业采取“先易后难”的战略,把“走出去”的区域定位在非洲、中亚、中东、东欧、南美等地的不发达国家,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上述事例说明,“走出去”应当贯彻多元化的方针,面向全球市场,切不可搞单打一。但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走出去”的重点地区应当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东欧、独联体的经济转轨国家。因为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上看,无论是装备水平、生产技术,还是产品质量,我们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但同发展中国家相比,却有一定的优势。而有无比较竞争优势,则是“往哪儿走”的最重要的判断依据。

除了“往哪儿走”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怎么走”。前面已经说到,“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所以,要成功地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企业必须提高素质,增强竞争力。因为“走出去”与在国内不同,那是在一个没有国内政府保护、完全按照国际惯例运作的环境中竞争,如果企业素质不高,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即便走出去了,也要退回来。企业要提高素质,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把海尔由国内走向国际,不断在竞争中获胜的经验归结为一句话:“海尔的竞争优势在于创新”。“走出去”的企业要像海尔那样闯荡天下,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和国际惯例,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使自己在财产组织形式、法人治理结构、内部运行机制、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同国际通行的规则接轨,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等方面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逐步发展为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走出去”作为一项长远的开放战略,它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不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政府要从金融保险服务、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走出去”;做好国际市场和国别情况的信息发布和咨询工作,以满足国内企业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制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境外投资企业的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防止一哄而上,在国外搞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自相残杀。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国际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能不能培养起一大批人才尤其是一大批深谙国际经营战略的企业家,是“走出去”战略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采取各种方式,花大力气培养人才,使“走出去”这一关系子孙后代前途的事业能够有强大的人才支持。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